2021年3月31日 点击人次: 10824
01
遵守约定,获取信任
在职场中如果要把原则减到只剩下一条,那么肯定是遵守约定,获取信任。我们知道职场中最普遍的现象就是贴标签,而最沉重的一个标签就是这个人“靠不靠谱”。
上级交待任务要选做事靠谱的下属,同事之间合作要选靠谱的伙伴,下属也要选择靠谱、值得信赖的领导跟随,找生活伴侣同样也要选择可以信任的。获取信任的重要性不用怀疑,那具体要怎么做才能获取对方的信任呢?
首先要看你需要获取信任的“对方”是谁。
如果是领导,那很简单,把他交待完成的工作和任务按时按量做得漂亮就行。领导心中是有杆秤的,谁做事靠不靠谱,活儿交给他有没有问题,他都会去考察和衡量。因为下属工作完成得如何,也会直接影响他的切身利益。
如果你想获取客户的信任,那就应该完成和对方达成的约定,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。比如说你和客户约好了明天早上9:00见面,那么就要把时间提前量打好,千万不要迟到。连约会守时这么简单的事都没办法遵守,又怎么放心和你去谈更重要的事情呢?
如果你想获得同事的信任,那就在工作上充分配合。需要你完成的部分,尽早完成,不要因为自己拖团队的后腿。还有就是出了问题,要勇于承担责任,不要甩锅。
我就认识几位甩锅大王,一旦工作中出了问题。不是想办法去安抚客户、弥补损失,而是第一时间撇清和自己的关系,甩锅给别人。这种人哪怕能力再强也不可能获取团队的信任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讲,要做到遵守约定来获取信任,首先你得对约定必须慎重。想必大家都见过那种满嘴火车,说话不着边际的销售人员。明明知道是完成不了目标和无法企及的高度,为了当时能拿下订单,拍着胸脯说没问题,结果后期有无数的麻烦。
这其实也是个人性格和品质在工作中的映射,这种人不太注重自己在职场中的口碑,只看重眼前利益,这一单生意有没有谈成,这一个客户有没有搞定。至于签了合同如何执行,那可不是我销售的问题。有公司的技术、运营、售后各部门去做支撑。
可是他没有想过,客户是和他签的合同,这次上当了,以后对他的评价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降至零值。不但不会再相信他说的话,不会再和他合作,还会告诉业内的朋友,某某不靠谱,是个大忽悠。
这里不是对销售人员有偏见,也不是所有的销售人员都如此。但我们在和用户沟通的时候,确实要考虑你所做的承诺是否能够切实达成。这不仅关系到业绩完成,也是你个人成长的一部分。如何夸大其词就能搞定客户,一定会有侥幸心理,下次还会用这种方法继续忽悠下一个客户,直到自己的名声臭掉。
所以,作为职场新人,一定要记住遵守约定,获取信任,不要让别人给你贴上“不靠谱”的标签。
02
别管事情有多难,先开始再说
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,就是那句我们听烂了的老话:“万事开头难!”。老话既然能流传下来,还是有一定的道理。
其实大多数人都有拖延症,而对付拖延症最好的方法就是:别想那么多,先开始做!
做任何事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,各种各样的麻烦。如果你看过那些大牛的创业故事,就会知道无论是“悔创阿里”的马爸爸、企鹅帝国掌舵人马化腾、“九败一胜”的美团创始人王兴,都在成功的道路上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磨难。
如果想得太多,事就做不成了。
举个例子,比如说写文章。如果你想好了题目,心中有了腹稿,但是迟迟不开始,这篇文章永远都写不出来。可是反过来,只要你开始写了。你会发现就像有个开关。一旦打开了,开始写了,就会有新的灵感冒出来。而且,连海明威都觉得自己的“初稿像砣屎”,有什么可怕的,写了再改呗。
当初刚刚签约出版社的时候,看到对方发过来的写作要求,对字数、体裁、用词都有严格要求。很长一段时间,都想回避。终于有一天,不想那么多了,先开始写。于是有了第一篇、第一章、第一稿,后来又改了N稿。终于,欣星的第一本纸质书《职场精英都是工具控》上架出版了。
现在回头对比第一稿的内容,几乎有80%的内容都改过了。但是如果因为害怕困难,不开始,那这本书永远都不会出版了。
比如说锻炼健身,也是一样。谁都有惰性,靠在沙发上刷手机当然比去跑步去健身要舒服。理智上告诉自己长期来讲,锻炼是会让自己获取很大的收益的,可就是挪不了窝。
这个时候,最好的方法,就是“骗骗自己”。告诉自己,先开始做,哪怕是只做一个俯卧撑,哪怕是只跑一分钟。一旦你开始做了,你会发现,一个俯卧撑都做了,再来几个绝对没有做第一个那么困难。有本叫《微习惯》的书里就探讨了这个方法,用微小的积极行为引导自己养成好习惯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。
任何时候,先动起来,你就超过一大半人了。很多人晚上躺在床上都会有各种伟大的想法,早上起来还是一切照旧。
一旦开始着手做事,你的注意力也会放在如何把事情完成上,而不是停留在做不做上。任何时候,先做起来,事情没有你设想得那么困难。
03
设定截止时间战胜拖延
常言道:Deadline(截止时间)是第一生产力!
大家都记得小时候,开学前几天在家里赶暑假作业、寒假作业。这就是截止时间最好的例证。
细心的朋友会发现,电商网站发放的优惠活动和卡券,常常会弹出一个提示,你的某项优惠只剩下XX小时XX分钟XX秒,这就是利用我们的拖延心理来做营销。
并不是时间越充足对我们完成任务最有利,有时候,时间不够反而会更有帮助。设想一下,如果一件事情,离截止时间还远得很,那么它可能不会在你的工作表里出现,甚至都不会去想它,哪怕它是件很重要的事情。因为你的潜意识告诉你:还有大把时间,着什么急?
可是如果截止时间快到了,“叮”的一声,它就会弹出来,直接跳到你的“紧急事件”列表中,哪怕它并不是重要的。你必须得在剩下的有限时间里,想办法给完成了。
MIT(麻省理工学院)曾经做过一项研究,两个不同的班级上同一门课程。其中A班,教授给学生的每篇论文都设定了一个非常严格的Deadline;而B班的学生可以自己给自己的论文设定提交时间。如果超过这个时间交晚了,就会被惩罚扣分,但是提前交了,也没有任何奖励。
表面看起来,B班的学生更幸福,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,但研究结果也出乎意料。A班的学生,不仅论文水平远高于B班,而且平均成绩也高于B班。
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,B班中也有成绩不错的。而这些成绩不错的学生,都把论文提交的截止时间分散设定到整个学期,而不是拖到学期要结束的时候。
研究表明,截止时间虽然会造成心理紧张,但这种紧张却能够帮助我们把目标完成得更好,更有效率。
职场中也一样,如果领导给你一周的时间做PPT,你可能不会马上着手去做。可是明天就是截止时间,必须做完上交。相信,你的专注力和效率就会马上不一样,你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,屏蔽一切干扰,赶快把PPT做好上交。
这里欣星再介绍一点个人心得,就是截止时间的设置。你可以把这个目标拆解成几个小目标,每个目标设置一个截止时间,这样就会高效地完成阶段性目标。
比如你有一周的时间做PPT,那么你可以把这项任务分解成搜索资料、确定提纲、准备文字、查找配图、调整排版等几个小目标。每个目标预估一下完成所需要的时间,然后都设定一个截止时间。你就会发现完成起来要比等到上交前一天晚上加班轻松得多。
熟练运用合理设置截止时间这个方法,你会发现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控制权。
04
遇到失败,反复尝试
这又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,很多人听到这句话,就会想到小时候给灌输的什么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。
今天不和大家聊灯泡,聊一聊目标:成功者,是目标不变,方法一直在变;失败者,是方法不变,目标一直在变。
如果没有完成既定目标,是不是你的方法不对?是不是积累不够?能否借鉴一下别人的做法?能想到的办法都试过了吗?能运用的资源都运用到了吗?在所有的方法所有的资源没有穷尽之前,就不要轻言放弃。
讲讲我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情,某天晚上因为工作需要,要另外申请一个微信号。刚好自己有个手机小号,sim卡装在电话手表上。于是想,能不能用这个手机号新申请一个微信号,解决燃眉之急?
前面几步很顺利,按照提示进行微信的注册流程,用另一个微信号辅助验证。可是到了某一步,需要用这个手机号发一条短信到指定号码上,才能通过验证。可是偏偏电话手表有各种语音定位甚至养宠物的功能,就是没有发送短信的功能。
电话手表里的sim卡剪过之后的尺寸放不进手机里面,当时已经是晚上了。也不能到运营商的营业厅请他们帮忙解决,只能自己想别的方法。
在网上搜索“如何用电话手表发送短信:,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回答,试过之后都不起作用。不过其中有一条回答提到,用移动139邮箱可以发送短信,正好我这个小号就是移动139开头的号码。于是马上进入139邮箱网站,结果还是不行,发送的短信后面还带着一个尾巴:“本消息由139邮箱发送”,显然不能满足微信注册的要求。
继续搜索答案,有一条回答提到移动的和飞信登录之后可以发送短信。于是在电脑上下载了客户端,按照步骤注册登录后发送,结果还是不行,老是提示网络问题,但实际上电脑网络连接正常。
后来,突然想到和飞信既然有PC端,应该也有移动端吗?在手机应用商店里搜索,果然有移动端。下载之后,尝试登录,用移动端按要求发送短信。这次终于成功了,顺利申请到了新的微信号,解决了问题。
整个过程前后经历至少半小时,不停地搜索尝试各种方法,最后终于完成了目标。虽然是个很小的事情,但也可以因小见大。很多知名的企业的创业过程,就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。不要害怕失败,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完成目标,排除了错误和不可能之后,剩下的方法就能让你到达胜利彼岸。
前面提到过的美团创始人王兴,在其创业路上经历过“九战九败”,最终才依靠美团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。
更别说上世纪末的企业家史玉柱,曾经贵为首富,一夜之间破产变成“首负”。然后从头再来,打造了家喻户晓,长期霸占“最差广告前十”的产品脑白金,翻身又成了亿万富翁。
在职场上经历的小小失败,小小挫折,真的算不了什么,只要能通过这些失败和挫折吸取经验教训,就能为你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。
05
遇到挫折,请给自己打气
最近观察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,让人百思不得其解。就是年轻人都很“丧”,而随着年纪越来越大,反而越来越积极向上。
不信你随手翻翻朋友圈、微博各种自媒体平台,年轻人都信奉“丧文化”,以“丧”为酷。而那些中老年人天天反而天天在群里、朋友圈发着激励人的早安心语。
仔细思考一下,就发现这种现象也有道理。
年轻就有资本,有大把的时间去“作”。可以偷懒,可以拖延,可以犯错,大不了重来,反正还年轻。所以,你仔细观察身边的年轻人,积极向上的很少,颓废的、“丧”的很多。遇到一点挫折,一点失败,就怨天尤人,四处抱怨,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和自己做对。
而当你年岁增长,青春不再的时候,你才感觉到时间紧迫,必须得努力了,不然这一辈子就这么虚度过去了。所以,才会表现得那么努力那么积极,那么励志。遇到挫折遇到失误,也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,把握好剩下不多青春和时间。
再看看那些成功人士,哪个不是经历过困难重重,哪个不是天天给自己打气才有今天的成果?
网上有一段视频,是马云早年闯荡北京时,他的一个记者朋友拍的记录片。当时的他还没有出名,到处推销自己的产品中国黄页,却不被别人认可,被当作“骗子”。最后铩羽而归,离开北京。有一个镜头,马云坐在出租车上,给自己打气说:“失败了也无所谓,一切可以从头开始!”然后他回到杭州,创办了阿里巴巴。
成功都来自于正能量的积累,要不断地给自己鼓励,给自己打气,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那些困难和障碍。这和我们上面谈到的不要害怕失败是相关联的,失败了当然会情绪失落,当然会受打击,这个时候,才是区分成功者和普通人最关键的地方。
如果遇到失败就放弃了,顾影自怜,那就永远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。相反,如果把失败当成一次试错,把你排除掉一个错误答案,这样你离成功又近了一步。调节好情绪之后,轻装上阵。
有一句话说得好,要先假装自己成功,才能真正成功。
想象你是个演员,正在一部影视剧中扮演一个成功者。那这个成功者遇到你现在的情景,会说些什么话?做些什么事?按照这个剧本一次次演出来,直到最终成功。你就成为了你扮演的那个成功者。
或者想像你正在参加一场像《心动的offer》一样的真人秀,有无数的镜头对着你,记录和放大你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情绪。哪怕你的内心再惶恐再无助,你也要激励自己,给自己加油!这样才能在这场“真人秀”节目里走到最后。
怎么鼓励自己,给自己打气呢?方法有很多,比如在网上搜索一些励志的格言警句。把电脑壁纸、手机壁纸设置成励志图片,无时不刻地提醒自己。还可以看看名人传记,励志电影。
雷军在大学的时候看了《硅谷之火》这本书,激动得睡不着觉,围着学校的操场跑步,最后下定决心要建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。
还有很多名人的励志故事,当你备受打击,处在人生低谷时,不妨用这些方法重新点燃心中的那团火。
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,相信自己才能让别人相信你。
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几个常识,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经常被忽略的。大家关注的都是那些所谓的成功秘诀。如果成功真的有秘诀的话,就是不断尝试,从失败里吸取教训,重新开始。
再总结一下,职场年轻人应该早点知道的这5个常识:
遵守约定,获取信任
别管事情有多难,先开始再说
设定截止时间战胜拖延
遇到失败,反复尝试
遇到挫折给自己打气
先记到心里,在工作中慢慢体会。有没有效果试一下就知道了。好了,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。
最后打一下广告,欣星的新书《职场精英都是工具控》已经在10月底上架销售了,目前已经在当当新书销售排行榜的管理类前100名,对于第一次出书的新人来说,是个不错的成绩。书中有大量真实场景,用最清晰明白的讲述方式,讲解职场新人最需要了解的知识。双12临近,有需要的朋友赶快下单吧!